北京大学有经验的人在PM2.5危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信息来源:http://www.theudf.com/ 发布时间:2013/2/19 18:21:23 点击数:
Tags:
过滤棉
据悉,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中心黄薇博士,近日在国际顶级流行病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期刊影响因子5.75)发表有关大气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PM2.5)暴露与我国居民健康相关性的研究论文。JE在流行病学领域中创刊早,主要致力于发表实证研究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这是该期刊近二十年来较先发表我国大气污染与居民健康危害关系的研究成果。
文中称,城市大气环境中的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燃烧和机动车尾气,其中的超细粒子和化学组分能够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甚至穿透血脑屏障影响人体呼吸和心血管功能,引起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国际环境流行病领域近三十年的研究已经确证大气PM2.5与人群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好相关。
近十年来,PM2.5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大气环境健康危害物。基于保护人体健康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发布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提出了PM2.5阶段性控制标准。我国国家环境保护部2012年3月发布的“大气质量标准”修订版,将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O3)正式纳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
PM2.5自身是一种混合污染物,其生物毒性和健康效应因组分、形态和来源的不同而存在地区性差异。本研究以我国某北方城市为例,较先分析了我国PM2.5及其关键化学组分的日均浓度变化与居民每日死亡率变化的关联,揭示出PM2.5及其关键化学组分暴露与居民死亡风险关联的季节性变化趋势(2004-2008年)。在这项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我国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间的PM2.5暴露对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特别是冠心病和COPD死亡率的增加,具有更为好的影响。而PM2.5中的二次粒子、元素碳及过渡金属,特别是在采暖期,具有更为好的健康危害。
黄薇博士目前担任国际环境流行病学会政策委员会唯一发展中国家委员、国家环保部环境健康研究顾问、多家国际环境健康期刊审稿人、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大气污染人体健康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彤教授、张远航教授、胡敏教授的大力支持。
由此可见,我们国内的PM2.5危害研究方面也是在持续努力的,专业的治理方法加上高效的空气过滤棉等各式设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污染情况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
文章来源于空气过滤棉公司http://www.theudf.com/glmian/,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