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雾霾天气呼唤空气治理的拐点
信息来源:http://www.theudf.com/ 发布时间:2013/3/12 13:39:21 点击数:
Tags:
空气过滤设备
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到了,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环境问题史无前例地成为优先热点,众多代表、委员均就此提出议案、提案。而严重的污染天气更是在不断呼唤我们改变空气污染治理的方法。
在过往的30余年,中国为经济快速发展支付的环境资源代价极为高昂,现在面临的环境挑战,如恩格斯所言正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很显然,现在全国上下均意识到中国事实上正经历一次“环境危机”,亟需铁腕治理。众多问题之中,人们对空气污染的强烈不满为突出,因此空气细颗粒物即PM2.5污染治理应为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可以让2013年成为空气拐点,既有迫切性亦有可行性。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和公民的环境意识,均有力地推动这一拐点的到来。其实,2012年的时候中国多数大城市已开始测试并公布PM2.5数值,中国学界也基本摸清了污染来源并提出初步对策。从2011年底,PM2.5污染已成为网络讨论热点。而2013年头两月,中国连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将全民关注空气的热潮推向新高。其实,2013年的雾霾天气出现有其必然性,正是大中城市长期以来诸多空气污染因素在特殊气象条件下的连续性暴露。然而,拐点不会自动到来,它其实取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生态”,取决于公共治理水平,根本之策是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需要细致谋划、务实面对。提升认知为关键,而应对之策须同步考虑近期效应及长期安排。
首先,中国各级政府应认识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复杂性。
PM2.5污染的原因千头万绪,研究显示,污染至少源自五个方面: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污染、燃煤污染、工地扬尘以及空气迁移污染。各城市因经济结构、气候等不同导致污染物比重不同、污染物不同。PM2.5污染,不仅有一次污染物,还有二次污染物,而后者更为可怕。可以说,中国学界对上述污染复杂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许多地方的污染还缺乏实证研究。所谓对症方可下药,未来各地政府还需持续加大对空气研究的支持,准确判断本地的空气污染形成原因。
其次,政府要充分认识治理空气的长期性、艰巨性。
这个提法可能会让不少公众失望,但空气污染的成因决定了,中国虽不必走伦敦、东京花四五十年治理污染的老路,但确实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空气基本好转。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治理,涉及油品升级、车辆性能升级,还涉及交通状况改良、公众驾驶习惯改变等。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则需企业转型、产业结构转变、环保投入增加等。燃煤污染减少更涉及中国“煤多油少”现状下的深层次的能源结构调整。扬尘污染涉及中国诸多建设项目更严格的施工管理,空气迁移污染则事关城市间的联动治理等。
再次,各级各地政府不能因为空气治理复杂而长期,就消极面对、无所作为。
此项工作虽复杂艰巨,但其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远比一时的GDP增长重要。当前,要防止一种倾向,个别地方政府只是在社会热点面前喊喊口号,并没有长期治理空气的决心。这种做法,只会让空气治理终沦为一阵“浮夸风”。
之后,各地政府在空气好转之前的未来十多年间,必须对公众及时公开空气质量,要对严重空气污染拿出科学合理的应对预案。
正如李克强开导担忧公开数据的官员时所说,“在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时代,你不公开,公众照样有渠道获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在近来数次大范围雾霾天气中,公众由于及时得到了官方的预告、预警,终理性面对雾霾天气,选择了尽量不出门、少出门以及出门采取防护措施等方法。而各地政府临时采取的限制公车出行、暂停工地施工、暂停部分企业生产等做法,也获得公众理解和支持。
上述应对方案,各地政府应在未来进一步完善,使之长期化、制度化、法治化,终形成较为系统、科学的污染应对预案。不独大气污染如此,对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其他严重危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沉疴,均应作如是观。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国内外所瞩目和称道。空气污染治理正是中国实现生态文明所必须迈过的一道“铁门坎”,中国当以民意为动力,在2013年痛下决心,以实际行动向空气污染宣战,让人民看到希望!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要找出全新的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不能依照以前的方法进行,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过滤器等高效的设备也是不能少的。
文章来源于空气过滤器公司http://www.theudf.com/,转载请注明出处。